必威betway中文版✪欢迎莅临

您的位置: 人才培养

【2024届毕业生风采】徐一凡:醉心科研喜迎挑战,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编辑:袁成 预审:杨友谊 终审:杨友谊  发布日期:2024-05-20  浏览次数:

徐一凡,男,2020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Ecology and Evolution》(中科院二区)发表研究论文,作为科研特长生成功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大学(昆明动物研究所)。

一、以赛促学夯实专业知识。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三等奖、校二等奖学金、校三等奖学金,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在专业课学习中,注重知识的运营与延伸,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参与项目“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2年,科学探究类)三等奖和全国大学生生物竞赛(2022年,创新创业类)三等奖;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须弥鼩鼱 系统发育研究及分类整理”并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一等奖。

二、披星戴月锻炼科研技能。高中生物竞赛学习培训经历,让徐一凡对生物萌生了极大的兴趣。大一刚入学,跟从导师陈中正副教授,坚定的走上科研的道路。在繁重课业外,将所有时间投入科研,在保持学业成绩排名靠前的同时,参与完成了缺齿鼩属分类与系统演化、皖南山区小型兽类多样性调查等多个科研项目。

2019年,陈中正老师应邀去安徽清凉峰展开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当地的青毛硕鼠与我国西南部模式产地云南省的青毛硕鼠之间Cytb遗传距离较高,这暗示着来自安徽清凉峰的青毛硕鼠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新物种。基于对相关文献的研究调查和整体推测判断,徐一凡确定了自己的研究选题,分子实验通常需要很长的反应时间,他便每天早起,先去实验室配制好反应体系后再跑去教室上课,午餐结束后立马回到实验室完成接下来的步骤,靠着精细的安排和“牺牲”掉非必要的休息时间,使他完成了实验繁重的实验任务。

相比于去实验室“捣鼓”,徐一凡觉得更为棘手的是论文的撰写,一篇全英文科研论文的发表不仅考验作者的研究成果,更是需要极高的专业英文表达水平和文献储备知识量,对于本科生来说几乎是寸步难行,在文章撰写期间,阅读了上千份文献,批注汇总近二百篇。功夫不负有心人,4年来,他熟练掌握了小型兽类分类及分子实验相关知识,提升了文献查阅及关键知识抓取能力,以第一作者在杂志《Ecology and Evolution》(中科院二区)发表“Integrative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Berylmys bowersi (Mammalia, Rodentia, Muridae)”,以第二作者在杂志《Zookeys》(中科院二区)发表“A new species of shrew moles, genus Uropsilus Milne-Edwards, 1871 (Mammalia, Eulipotyphla, Talpidae), from the Wuyi Mountains, Jiangxi Province, eastern China”,以第二作者在杂志《兽类学报》参与发表“江西省两种兽类新纪录——东阳江麝鼩和安徽麝鼩”。

三、甘于奉献助力宣传工作。在课业之外,积极参与学校宣传工作,担任大学生记者团综合办部长,曾获2022年“校优秀宣传干部”等荣誉称号。负责组织协调大学生记者团各部门的工作,编制、修订各项规范性文件,策划大型活动并提供后勤保障,曾参与安徽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和直播工作。在积极参与学校大型活动的过程中,组织协调能力和统筹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他说:“记者团的工作氛围很好,在工作中锻炼了我的心态,让我拥有客观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综合办工作的两年中,甘于奉献,身体力行,做好了学弟学妹们的榜样。

Baidu
sogou